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光芒 ——崆峒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耕耘与成长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27 10:15:00    

(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曼艺)“铁锹斜插45度,脚要踩稳!”近日,在崆峒区实验小学五年级(2)班的责任田旁边,一位家长正教孩子们修整田垄。他的裤脚沾满新翻的泥土,身旁十余名学生戴着手套,将混杂着秸秆的有机肥均匀撒入沟渠。不远处,四年级的家长志愿者正用红绸带绑扎竹篱笆,班主任举着扩音器提醒:“格挡要留出30厘米通道,方便后期管理!”

这片曾经荒草丛生的土坝村地块,最近搞了一场“播种希望·耕耘成长”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。学校近千名师生和家长一起干活,把这儿变成了承载劳动教育梦想的“希望田野”。

为了落实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在“五育融合”的理念下,崆峒区实验小学想拓宽育人渠道,让学生通过劳动实现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健体。4月1日,学校在校园外南侧土坝村的荒地上开辟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开展班级责任田和蔬菜种植作业,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、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。

活动当天,五年级学生最先开始干活。孩子们三人一组,在家长的指导下铺地膜。阳光下,银白色的地膜就像波浪一样。有几个孩子跪在田埂边,用小铲子仔细压平地膜边角,还说:“妈妈说地膜就像蔬菜的被子,铺平整了它们才能暖和地长大。”

“根须要像伞骨一样散开,土不能压太实。”三年级的劳动现场请来的园艺师举着番茄苗讲解,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幼苗栽到土坑里。四年级的一名学生一边擦汗一边说:“以前我总以为蔬菜是超市里长出来的,今天才知道翻地这么累!”学生父亲特意请假来参加活动,还在旁边示范扎篱笆桩。“孩子第一次用镐头,手上磨出泡了都没喊疼,这种教育比光讲道理有用多了。”这位父亲说。

夕阳西下,实践基地到处都是整齐的田垄。一位家长看着女儿在田埂间跑来跑去,眼角都湿了。她说:“孩子第一次知道茄子是长在茎秆上,这种课堂外的生命教育花多少钱都买不来。”

据了解,实践基地有近四亩地,是学校“五育融合”的实际体现。该校负责人说:“劳动教育可不是选修课,是人生必须要学的。这片土地能让孩子们知道,种出每一株蔬菜都得有耐心,每一分收获都得珍惜。”

随着最后一组学生给菜畦浇完定根水,校园广播响起了《劳动最光荣》。田头的标语写着:“脚下有泥土,心中有光芒。”这场千余人一起参与的劳动,正是“五育融合”的生动体现。

相关文章:

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姚卓希:热爱不辍,青春里有多元的答案09-01

播种希望!安庆一小学赠出“种子卡片”作为开学礼物08-31

办SIM卡或看广告才能开宿舍门?高校回应:有三种免费方式,“看广告说法不真实”!记者实地探访08-23

武昌百瑞景: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用心呵护青少年成长08-18

贵州儿童青岛研学,爱心妈妈驿站体验精彩08-09

“妈妈!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医生!”07-27

12月1日实施!涉及超2亿学生07-23

江苏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,苏州2个团队上榜07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