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初夏养生,护阳气、健脾胃、祛湿浊、养心神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24 18:38:00    

【来源: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】

俗话说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,使人精神饱满、身体强壮。因此,初夏养生调理应以护阳气、健脾胃、祛湿浊、养心神为重点。

养生四大核心

1 护阳气

中医认为,“背为阳,腹为阴”,背部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。晨间9-10点或午后4-5点晒背30分钟左右,促阳气生发;清晨散步、打太极,助阳气升发,增强代谢。

2 健脾胃

饮食温热为主,忌寒凉(如冷饮、冰品);清淡饮食,多选低脂、高纤维食物(如蔬菜、杂粮)。

3 祛湿浊

多食冬瓜、丝瓜、西瓜等利尿蔬果;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煮粥,健脾利湿。

4 养心神

保持情绪平和,避免烦躁暴怒。每日按揉内关穴(腕横纹上3指宽处),安神助眠。

推荐食疗方

1 冬瓜薏米老鸭汤

材料:老鸭半只、冬瓜300g、薏米30g、茯苓15g、生姜3片。

做法:老鸭切块后冷水下锅,加料酒、姜片焯水去腥;将鸭肉、薏米、莲子、茯苓、姜片放入砂锅,加足量开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.5小时;再加入冬瓜块炖20-30分钟,最后加盐调味。

功效:清热解暑,利湿健脾。

2 三子乌梅茶

材料:决明子、枸杞子、五味子各5克,乌梅2颗。

做法: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煮沸,再小火慢煮15分钟,代茶饮。或者将材料放入带盖的杯中,加开水,焖15-20分钟。

功效:健脾和胃,生津止渴。

中医疗法

1 艾灸调养

穴位:中脘穴(脐中上4寸)、大椎穴(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)。

频率:每次艾灸10分钟,每周两次。

功效:具有调和脾胃,养阳护阳的功效。

2 中药泡脚

方法:睡前取艾叶泡脚,可使血管扩张,血流加速,增强血液循环,泡脚水温在45℃左右。一般为15~20分钟,不宜超过半小时。

功效:具有温经散寒,祛湿止痛的功效。

3 手指梳头法

操作: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正中线及两旁,每日梳3~5次,每次不少于3~5分钟,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。

功效:具有缓解头痛,疏通头部经络的功效。■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
相关文章:

初夏养生,护阳气、健脾胃、祛湿浊、养心神05-24

清明假期如何健康度假?这份假日健康指南请收藏04-05

今日养生方04-03

清明时节阳气升 健脾祛湿畅情志04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