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桂林积极推广“油茶+山苍子”复合经营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3 13:20:00    

近日,记者来到灵川县灵田乡力背村,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间,一片“油茶+山苍子”示范林正茂盛生长,打破了传统油茶种植的局限。两种特色作物在这里实现生态共生,依托“以短养长、优势互补”的创新模式,为桂北丘陵山地开辟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林业发展新路径。

油茶是桂林特色优势产业,其产出的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深受市场青睐;油茶林强大的固碳保水能力,可改善山区生态。但长期以来,传统油茶种植面临诸多难题:前期投入成本高,每亩整地、种苗、管护费用不菲;见效周期漫长,从定植到盛产期需6至7年,漫长的“空窗期”令农户望而却步;土地利用率低下,单一油茶林在幼林期仅能利用地表10%—15%的光热资源,造成资源浪费。

市林业技术推广团队负责人滕公兵介绍,“油茶+山苍子”复合经营的关键在于两种作物的“高度互补”。山苍子是短周期经济作物,不仅有突出的药用和香料价值,其生物学特性与油茶更是“完美搭档”。山苍子喜光、生长迅速,3年可进入盛产期,在油茶盛产前为农户带来收入,实现“以短养长”。油茶作为长效作物,盛产期可持续30至50年,待其树冠成型,山苍子逐步退出,形成“短期收益有保障、长期收益稳增长”的良性循环。力背村的示范林,正是解决传统油茶种植痛点的“破局之作”。

滕公兵认为,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桂北地区,“油茶+山苍子”复合经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。桂北丘陵山地占比超80%,人均耕地不足0.8亩。该模式充分利用山地资源,无需占用良田,真正做到“不与粮争地”,将“绿水青山”切实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。

据测算,在“油茶+山苍子”复合经营模式下,单位面积产值较单一油茶林提高20%以上:山苍子盛产期每亩可产鲜果200—300千克,按8元/千克的市场收购价计算,每亩年收益可达1600—2400元;油茶进入盛产期后,每亩可产茶油50千克,收益超6000元。两种作物共生还可产生显著生态效益:山苍子根系分泌的天然驱虫物质,可使油茶蚜虫、炭疽病等病虫害发生率降低,农药使用量减少40%,为绿色有机茶油生产筑牢基础;油茶与山苍子枝叶层叠加,使地表覆盖度从单一油茶林的60%提升至80%以上,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。

为让“油茶+山苍子”模式惠及更多农户,近年来,市林业和园林局构建起“技术+机制”双重支撑体系。通过“专家带骨干、骨干带农户”的“传帮带”模式,全市各县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余场,培训农户超500人次;积极探索“合作社+农户”“企业+基地”联动模式,降低农户种植风险,凝聚“抱团发展”合力。

市林园局相关人士表示,“十五五”期间,林园部门将以力背村为样板,在灵川、兴安、全州、灌阳等地逐步扩大推广范围,计划建设复合经营示范基地5000亩以上,带动1000户以上农户参与。同时,强化跟踪管理,对已建示范基地开展“全周期监测”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桂北方案”;完善产业链条,加强与加工企业对接,支持企业建设山苍子油提炼车间、茶油深加工生产线,开发高附加值产品,提升产业整体效益。

来源: 桂林日报

相关文章:

桂林积极推广“油茶+山苍子”复合经营09-03

FOF批量涌入股基赛道 超九成年内业绩飘红08-18

子洲:生态循环赋能全产业链 小理河合作社走出联农带农新路径06-06

记者走基层丨探访大垸镇和丰村土地“三统一分”运营机制06-02

公园里的社区文艺演出让游客看嗨了05-21

龙里:龙山镇上“辣”潮涌,千亩菜香拓富路05-05

今年我国冬油菜面积1.1亿亩 连续7年增加04-27

强信心 看发展丨民勤东坝镇:科技赋能人参果产业 乡村振兴的“甜蜜密码”04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