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新闻网长治讯:7月22日,记者从山西长治雄山煤炭有限公司了解到,该矿的矿山应急储能供电集控系统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。作为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,其通过绿电改造技术创新,实现了填峰平谷(用电高峰释放电能、低谷时储存电能)、自充自用等多元场景应用,既为煤矿生产注入绿色动能,更探索出高耗能行业能源高效利用的新路径。

“现在它主要的功能是为矿山保安负荷(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通风机、排水泵等关键设备)提供应急电源,比传统发电机响应快得多,1分钟内就能完成供电恢复,5分钟内让所有保安负荷全部启动,确保井下安全不中断。”晋控集团潞安易电气副总田国强指着监控屏幕介绍道,项目的核心在于“平急两用”,平时利用光伏绿电或夜间低价电网电量为储能电池充电,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,通过“削峰填谷”降低电费;突发停电时,系统快速切换至应急模式,为关键设备持续供电,相当于给煤矿用电上了“双保险”。

除了功能上的“平急两用”,该项目在技术应用上也有显著突破,其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是一大亮点。众所周知,储能系统的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,若散热不当,极易引发温度过高、热失控,甚至火灾、爆炸等严重安全问题。因此,电池冷却技术尤为重要。而普通散热方式效率低、稳定性差。现在运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,让电池“泡”在冷却液里,温度控制得稳,再加上全氟己酮消防系统,安全性大大提升。这也是全国首个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煤矿储能项目。
在电池舱旁的监控屏上记者看到,BMS电池管理系统正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BMS系统就像电池的“健康管家”,电压、电流、温度都能精准监测,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保护,确保充放电安全高效。而EMS能量管理系统则是整个储能系统的“大脑”,能根据电价波动、井下用电需求自动制定充放电策略,比人工调度更为精准。
据了解,该项目今年5月启动施工,目前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。作为全国煤矿行业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创新尝试,其通过浸没式液冷技术与智能管控系统的结合,既筑牢煤矿安全供电防线,也为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,投运后将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。(梓玮、昆峰)
编辑:勾文玥
相关文章:
塞尔维亚总统:中企承建“未来之路”助力当地经济发展07-27
绿色潇湘携手长沙15个社区开展青山公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07-20
“别怕,阿姨帮你找妈妈!”长治公交乘务员接力护娃回家07-15
我国脑图谱研究迈出关键一步07-14
台积电“退出”,谁来接棒?07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