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张思南:大陆兵不血刃,锁死台湾军工科技树!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09 18:20:00    


直新闻:商务部7月9日发布公告,将8家台湾地区涉军工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。您认为此举对两岸军事博弈有何影响?


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:军事层面,尽管一纸出口管制管控并不能立刻削弱台军现有战力,但我们看的是长远影响。第一,大陆此举遏制了台湾提高自主军备水平的后劲。台湾近年来积极发展所谓的“本土防卫武力”,试图自行生产导弹、潜艇、高性能无人机等,谋求增强“以武拒统”的本钱。如今核心军工企业被掐住原料和技术供应,多个项目可能延期甚至停摆。这将使台湾军工体系的自主化进程遭遇严重瓶颈,从中长期来看,装备现代化步伐将显著放缓,战备水平难以再上一层楼。


事实上,台湾军工产业对大陆供应链的依赖早已不是秘密。以台军高度重视的“非对称作战装备”——无人机为例,有厂商坦言,非大陆零部件成本高出3到4倍,如果要绕过大陆,有些替代品甚至要贵出20倍。位列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榜首的台湾无人机生产商——汉翔航空工业之前就公开表示,完全绕开大陆供应链“非常困难”。


还有民进党念兹在兹的自造潜艇“海鲲”级潜艇,负责建造的正是台船公司,禁令上也榜上有名。尽管台船宣称供应链“主要依赖欧美”,但据报道仍需通过大陆获取关键原材料,如特种钢材、部分合金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。如果大陆严格管控相关出口,“海鲲”级潜艇的后续量产计划必然会被推高成本、拖慢进度。


某种意义上,大陆此举如同精准打击台湾军工体系“神经中枢”,从源头上抑制台军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,以供应链为刀刃,将“兵不血刃”的战略压制发挥到极致。


第二,大陆此举将削弱台军的可持续作战能力。


如果台湾因供应链受限,导致本土武器研发进度延迟,势必将进一步加重对美制军火的依赖。但这种依赖本身就“暗藏杀机”——一旦中方启动相关制裁,美制武器的后勤保障难以稳妥无虞。


例如,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控已成为战略手段之一,可以严重影响美制战机关键零部件与导弹系统的持续供应。就在今年6月,《纽约时报》曾指出,中国实施稀土出口封锁,特别是几乎完全用于军事用途的关键金属“钐”,已令美国在补充军事装备方面陷入困境。


而台军在战时的后勤体系倚重美方支援,一旦台湾岛被封锁,台军的持续运转能力必然陷入瘫痪。这种后勤供应链上的“卡脖子”风险,无疑是一把高悬于台军头顶的利刃。大陆不需正面交锋,便可拆解台军防务体系的关键支撑结构,令其战力充满不确定性,陷入“打不得也打不久”的尴尬境地。


此外,大陆对岛内军工企业的精准制裁,也表明: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打击,还可以通过“软杀伤”手段,持续削弱台湾的军事能力。面对这样一套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组合拳,台当局若仍执意“以武拒统”,势必面临后勤补给断裂、作战能力难以为继的巨大隐忧。用兵家之语而言,此乃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断”;从战略层面看,更有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意味。


可以预见,两岸博弈正在进入新阶段:大陆综合运用经济、科技、法律和军事力量,对“台独”形成全领域压制。对于谋求改变台海现状的任何挑衅,大陆可以随时调整反制力度,陷对手于被动。军事震慑叠加经济封锁,留给“台独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大陆以实际行动对外表明: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上,我们既有充分手段诉诸决战,也有足够耐心谋划长远。



直新闻:那您认为大陆此举对台湾释放了什么讯号?


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: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,首先是对“台独”势力的警告震慑,直接意图就是敲打岛内谋“独”势力。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严词指出,赖清德上台以来,顽固坚持“台独”立场,妄图“倚外谋独”“以武谋独”,部分台湾地区实体参与其中,助纣为虐,因此采取此次措施是对“台独”分裂势力一再进行谋“独”挑衅的严正警告。


8家岛内军工单位被点名,击中的正是民进党当局的要害。台湾仰赖这些企业加强军备以谋“独”自保,如今大陆直接掐住供应链命脉,让岛内“以武谋独”难以为继。这无疑是在向赖清德之流发出严正警告,如果一意孤行,继续与外部势力勾连推进军事对抗,那么大陆方面的制裁名单就会越来越长,甚至不排除动用《反分裂国家法》之上更严厉的手段。


总之,大陆传递出“遏制‘台独’没有禁区”的强烈信号,正如陈斌华所言,“台独”是绝路,助“独”是邪路;凡是甘当“台独”分裂势力爪牙,参与分裂国家、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企业、团体、个人,必遭依法严惩。


其次,这是大陆对美日“以台制华”图谋的回应。此次制裁将矛头指向台湾军工体系,实际上也是对美日近年“围绕台湾问题遏制中国”战略的反击。美国不断向台出售先进武器、鼓动提升台军战力;日本右翼势力也谋划配合美国“以台制华”。


大陆宣布制裁台湾军工企业,意在打掉美日扶持台湾对抗大陆的“棋子”。第一,正如我刚才所言,削弱台湾军工自主等于削弱美对台军援效果。台军许多装备需与美制系统整合,本土军工若进展受挫,台湾对美武器依赖将更深,美方“以台制华”的成本和难度随之提高。第二,“稀土牌”的运用直接打到美日的痛处——美国高端武器和日本尖端制造都离不开中国稀土供应。一旦大陆对台稀土外销收紧,短期内美日都难以迅速找齐替代来源。此举可谓一箭双雕:既断台湾军工之炊,又让美日军工产业链吃下苦。


事实上,大陆近期已经频频敲打美日对台活动:解放军双航母编队现身西太平洋、战机绕飞台岛,就是对域外干涉的实战警示。如今经济层面制裁打出组合拳,首度将矛头对准岛内军工企业,表明大陆反制清单开始延伸到台湾内部,且与之前对美制裁动作衔接配套。换言之,大陆正在构建分层次、成体系的对台制裁矩阵:对外有反制美国干涉的“不可靠清单”,对内有打击“台独”帮凶的出口管制名单,辅以随时可动用的军事和外交手段,形成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反制策略。


大陆将8家台企列入出口管制名单,是一次在战略与战术层面双重发力的举措。一方面,它在现实层面切中了台湾防务产业的要害,使其“以武谋独”路线面临严峻挑战;另一方面,它向“台独”势力及其幕后支撑者清晰传递了大陆反“独”、反干涉的坚定意志。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中,大陆将更加充分运用“法律+经济+外交+军事”的组合拳,系统性地遏制“以台制华”“以武谋独”的图谋。台湾当局若一意孤行,只会加速自己经济与安全的双重沉沦;而美日等外部势力企图拿台湾做棋子,也终将发现这步棋走不出预想的结局。


作者丨张思南

排版丨陈翩翩

编辑丨林舒琪

审校丨吴蔚

监制丨王磊

相关文章:

张思南:大陆兵不血刃,锁死台湾军工科技树!07-09

聚焦湖北·武汉台湾周丨两岸合作在汉共建智能医学实验室07-05

(聚焦海峡论坛)2025两岸残障人士交流嘉年华在厦门开幕06-16

台湾5月PMI转为扩张 专家:厂商情绪“谈不上乐观”06-03

血脉亲情割舍不断,台湾屈氏后裔回秭归祭先祖屈原05-31

重报深一度|重庆:以物流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05-24

靖西:台湾蜜梨披“金甲”果农套袋促丰收05-08

以“新”破局用“潮”引流,第三届深港台潮创乐享周催热“五一”市场05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