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姚卓希:热爱不辍,青春里有多元的答案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1 07:27:00    

  在2025年太原中考成绩单上,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姚卓希以800+的优异成绩,为3年初中生涯落下了掷地有声的成长句点。镜头前的她,眼神清亮、从容淡定,这份“稳”的背后,藏着独属于她的学习智慧、鲜活的兴趣世界,以及远超同龄人的成长思考。姚卓希用3年时光,把青春的“多元”与“力量”写进了日常。

  近日,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走近姚卓希,听她讲述那些“吉他声与笔尖声交织”的初三时光,探寻这位高分学子如何在学习与热爱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。

  分数之外:一份从容,一场“见字如面”的惊喜

  中考出分当天,姚卓希的心情曾像过山车般起伏——出分前,判卷标准、字迹工整度的担忧像小石子,在她心里泛起涟漪;可当分数真正跳出来时,激动之余,更多的是尘埃落定的平静。“其实考完估分就觉得800+有戏,对自己的实力还算了解。”她笑着说。

  这份平静里,还藏着一份独属于青春的浪漫。出分下午,她收到小学好友寄来的明信片,上面写着“要一起等雪落和不久的春天”。虽同处太原,两人却选择用最质朴的文字传递心意。“看到那句话,突然懂了‘见字如面’的力量,这是微信消息替代不了的。”她在朋友圈回应“一起等预料之中的喜讯”,当晚查分,两人分数均远超第一志愿,这份心有灵犀,让这个夏天格外难忘。

  对姚卓希而言,中考成绩是对3年付出的肯定,却从不是终点。填报志愿时的平和心态,恰是学校“成人乃立世之本”理念的折射——“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,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”,这份从容,也成了她考场上稳定发挥的关键。

  学习之道:晨曦中的坚持,“一张纸”的智慧

  能拿下高分,姚卓希的学习方法藏着“巧劲”与“韧劲”,而这背后,也离不开学校“高效课堂、经典作业、刚性落实”教学原则的引导。

  新知识学习阶段,“紧跟课堂”是她的秘诀。“很多同学觉得物理、化学简单,课上偷偷刷题,其实本末倒置。”姚卓希解释,老师上课搭建的完整知识框架,能帮她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逻辑网络——这正与学校“大课堂”理念中“主动建构知识”的要求一致,“这种系统性理解,比课下花双倍时间补效率高多了,还能省出时间做喜欢的事。”

  总复习阶段,“一张纸秘籍”成了她的制胜法宝。她为每门学科准备一张纸,记录易错点、重难点、解题技巧——“不用追求好看,自己能看懂就行”。这种“精准总结”的方法,与班级“知识图谱+题型模型”的复习策略高度契合,考前几分钟翻看,就能快速回顾关键内容,效率事半功倍。

 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是她坚持许久的“凌晨学习法”。“晚上放学回家容易累,没法集中注意力,我就调整了作息,晚上11点左右睡,早上4点起床学习。”她把作业分两类:需要深度思考的套卷、难题,放在凌晨4-6点完成;默写等简单任务则安排在晚上。为了克服早起困难,她把闹钟放在学习桌上,与床保持距离。“闹钟响了必须下床关,清醒的一两秒里就告诉自己‘都下来了,别回去睡了’。”

  直到中考结束,这份坚持才有了新的意义——7月4日,她在朋友圈里写道:“曾几乎每天4点在与睡意抗争中醒来,却没拉开窗帘的习惯。而今逐一次日出,在耀眼日光中与自然相拥、与自我相见。日复一日在此刻找到了意义。”从凌晨书桌前的埋头,到晨光中的凝望,她终于读懂:那段与时间较劲的日子,不只是为了成绩,更是学校“追求完美”育人目标下,对自我的雕琢。

  成长之路:兴趣与思考为青春添彩

  在姚卓希的世界里,学习从来不是全部。钢琴十级、会弹吉他、爱唱歌、练书法、懂绘画,这些爱好贯穿她的初中生活,哪怕中考前,她也没停下练习的脚步——这恰是学校“成长乃立身之本”的生动体现:学校从不以分数绑架兴趣,反而鼓励学生在多元体验中丰满自我。

  “很多人觉得爱好会耽误学习,但对我来说,它们是‘充电剂’。”姚卓希说,沉浸在音乐或书法里时,她能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,这种共情能力让她对世界的感知更敏锐——“弹钢琴时,手、脑、眼、脚的配合能锻炼协调力;唱歌时把情感融入旋律,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。”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能力,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思维方式,让她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。

  她还有个独特习惯:喜欢“自己和自己辩论”。生活中遇到疑问,她会把问题变成辩题,从正反两方面分析——从人生选择到是非标准,从成绩与品质到人际交往。“有时候没有最终答案,因为很多问题本就没有标准答案。但思考的过程中,我对世界、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了。”这份深度思考的能力,与学校“有知识更有智慧”的培养目标同频,也帮她在政治、历史学科中脱颖而出——“看到问题不会简单下判断,而是尽量全面分析”。

  成长土壤:托举每一颗种子向上生长

  一棵树的繁茂,离不开土壤的滋养;一个人的成长,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浸润。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多年来以“大道不器”为办学内核,以“敦品励学”为校训,坚守“成绩、成长、成人”的育人原则——成绩为立业之本,求优秀学业更育敬业精神;成长为立身之本,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舞台;成年为立世之本,为终身成长筑牢根基。这份理念,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字,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:学校打造“大学堂、大课堂”校园文化,构建“三级四循环”校本研训模式,致力于培养“身心健康、睿智豁达、追求完美的社会公民”——让学生“心里有阳光,才能照亮别人”,“有知识更有智慧,做人大气、相处大度”,在尽心尽力中追求尽善尽美。

  这份教育温度,在姚卓希的班主任柳欣睿老师身上,有了更具体的模样。28年语文教学生涯的坚守,让柳老师总能用文化的力量浸润学生的日常:春分时节带学生读“春分雨脚落声微”,冬至时一起聊“冬至阳生春又来”,节气文化成了连接课本与生活的纽带;迎新戏剧节上,《红楼梦》经典再现,挑战《三体》成功!学生们完成了重要的艺术扮演改编创造。“晴空一鹤排云上”,柳老师常常用这样的诗句鼓励学生,而她所营造的文化氛围,也成了姚卓希培养共情力、拓展思维视野的重要养分——正如姚卓希所说,“沉浸在书法与音乐里的共情能力”,恰恰与学校“睿智豁达”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。

  更幸运的是,姚卓希身处的2200班,本身就是学校锐意改革的缩影。这个在初三年级整合组建的班级,带着“为附中拼搏”的信念耕耘梦想。班级以“成长为核心”,为每个学生定制“可变的成长梯度表”:通过学情画像精准定位优势与短板,优秀生能持续突破;用“家族”合作培养责任意识,让学生们在小组讲题时更懂协作。在这里,“育分更育人”不是口号——课堂上摒弃“满堂灌”,用“问题链+情境化”让知识主动建构;课后聚焦中考考点,建立“知识图谱+题型模型”,总结“素材迁移”“解题范式”等提分策略;老师们还通过实时沟通群共享学生动态,用“班级生活小情调”“百日冲刺班会”等活动共建和谐氛围。

  最终,这个团结的集体交出了811.8分的中考班均分,为学校赢得荣誉,也让姚卓希在“被看见、被信任、被赋能”中,自然生长出卓越的力量。

  山西晚报·山河+记者 李婕

  未来寄语

  以青春之名,赴理想之途

  “高中三年,我想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,然后全力以赴去追求。”李大钊先生《青春》中的句子是姚卓希的座右铭: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……”

  “这句话让我觉得,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,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,有能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。”她还喜欢一句自己拼接的话:“进前而勿顾后,守得云开见月明。”这既是对自己的期许,也是对学弟学妹的建议。

  “初三不要太焦虑,相信自己很重要。”姚卓希回忆,中考时她看到很多同学紧张得手足无措,自己却因为调整好了心态,发挥得比模考更好。

  对于学弟学妹,她的建议很实在:“上课紧跟老师,复习做好总结,遇到困难别内耗,先想办法解决。还有,别放弃自己的爱好,它们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意外惊喜。”就像她从凌晨4点的书桌前走到日出之下,那些曾以为只是“浪费时间”的兴趣与思考,终会在某一天,让你读懂生活的多元意义。

相关文章:

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姚卓希:热爱不辍,青春里有多元的答案09-01

办SIM卡或看广告才能开宿舍门?高校回应:有三种免费方式,“看广告说法不真实”!记者实地探访08-23

充分展示群文创作新风貌 太原优秀戏剧作品展演活动举行08-22

21.50秒成绩夺冠!首个人形机器人“百米飞人”诞生08-18

从“政策迷雾”到“发展快车道” 青岛用暖心服务写活“我为民企办实事”08-14

女生考上清华被奖100万元?当地教育局:违规宣传高考成绩,已制止08-13

浙江一小学装修赶工引家长担忧:气味仍较为刺鼻;学校回应:暂缓一学期启用08-12

我省高校主动对接国际人才资源,扩大国际交流合作,“智汇山西”海外学者论坛举办08-11